治疗白癜风的费用 http://pf.39.net/bdfyy/qsnbdf/190705/7274987.html
《长安十二时辰》的故事发生在唐玄宗时期,狼卫潜伏京城意图摧毁长安,靖安司司丞李必临危受阻止狼卫的恶行,最后与张小敬联手揭穿背后阴谋,保护了长安百姓和大唐盛世。
整部剧不仅制作精良,也是一部十分注重历史的电视剧,无论是从服装、道具、造型还是场景,这部剧都给大家呈现了一个真实的长安。
不仅如此,出现在本剧中的人物,都对应出历史上的原型,李必和张小敬也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还有何监、林九郎等,这些都有对应的原型。每个人物都有据可查,这一点确实值得称赞,不知道这些人物的原型,你都认识吗?
李必的原型是著名政治家、谋臣李泌。祖籍辽东郡襄平县(今辽宁辽阳),生于京兆府(今陕西西安)。唐朝中期著名政治家、谋臣、学者,北周太师李弼的六世孙。
李泌自幼聪颖,深得唐玄宗赏识,令其待诏翰林,为东宫属官。后遭宰相杨国忠忌恨,只得归隐名山。唐代宗即位后,再被召为翰林学士,屡遭宰相元载、常衮排挤,被外放任官。唐德宗时入朝拜相,参预内政、外交、军事、财政等方面的筹划,对内勤修军政、调和将相,对外联结回纥、大食等国遏制吐蕃,达成“贞元之盟”,使边陲安定,在相当程度上保证了贞元时期唐帝国的稳定。累官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封邺县侯,世称“李邺侯”。贞元五年(年),68岁的李泌去世,被人称为“神仙宰相,帝王之师”,韩愈诗“邺侯家多书,插架三万轴”,就是称赞李泌藏书丰富。
太子李玙的原型就是玄宗太子李亨,也就是后来的唐肃宗。太子是玄宗第三子,先后有过李嗣升、李浚、李玙、李绍等名字。正是在天宝三载二月,太子更名李亨——本剧的时间是正月,所以他还不叫李亨,但是此时实际上太子叫李绍而不是李玙。说起来,天宝三载的李亨其实根本还没有遇到重大危机,要到天宝五载(年),右相李林甫才对太子施以辣手——李林甫先是上奏太子的大舅子韦坚与陇右、河西节度使皇甫惟明勾结,企图结党谋立太子,又将另一案件牵扯太子妾侍杜良娣的父亲杜有邻。
李亨为求自保,不得不先后与太子妃韦氏与杜良娣离婚。李亨在大案与婚变的打击之下大受刺激,两鬓变白,好不容易等到李林甫病死,继任宰相杨国忠仍旧让李亨险象环生,直到安史之乱爆发,李亨才咸鱼翻身。他先是策划了马嵬驿之变,杀死杨国忠,逼死杨贵妃,之后与玄宗分道扬镳,一路跑到朔方军大本营灵武,自立为皇帝。
唐肃宗作为平定安史之乱的主持者,收复长安洛阳两京、对抗安史叛军,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他不能制约身边后宫、宦官势力膨胀,也没有取得平叛的最终胜利。上元二年(年),重病的肃宗在宦官李辅国发动的支持太子反对张皇后的宫廷政变的同时病逝,时年52岁。
右相林九郎(尹铸胜饰)
右相林九郎的原型就是玄宗朝宰相李林甫,李林甫是唐高祖李渊堂弟的曾孙,开元二十四年(年),他接替前文提到的赏识李泌的张九龄,升任中书令(右相),在他担任宰相的将近20年时间内,李林甫不但因为陷害可能威胁到他相位的官员,被人称为“口蜜腹剑”,还在玄宗将三个皇子废为庶人并杀害时助纣为虐、推波助澜;前文也已经提到李林甫不断试图扳倒太子李亨,但是没有成功。
天宝十一载(年),已经病逝还未下葬的李林甫被杨国忠诬告谋反,削官抄家、子孙流放之外,本人被劈开棺木,抉出口内含珠,剥下金紫朝服,改用小棺以庶人之礼安葬。事情还没完,肃宗即位以后,打算掘了李林甫的坟把他的尸体挖出来焚烧,还是李泌力劝:太子现在身为天子应该不念旧怨,示天下以宽广胸怀,才能招降安史叛军中的胁从者,也不要因为显得记恨过往导致玄宗内心惭愧不愉快,肃宗才算作罢。
何监所对应的历史人物原型则是大名鼎鼎的唐代诗人、书法家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首大家小时候学的唐诗《咏柳》就是贺知章的作品,剧中也是以该诗隐喻何监支持太子掌夺权。
贺知章是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与同时代的另外三位江浙人士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
贺知章酷爱饮酒作诗,与李白、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合称“饮中八仙”,也称“酒中八仙”,杜甫还作有《饮中八仙歌》。其中贺知章排在八仙之首,汝阳王李琎和左相李适之凭借王和相的身份排在二、三位,李白仅列第六,可见时人对贺知章这位“天下文人之首”的尊崇程度。唐武后证圣元年(年)中进士、状元,是浙江历史上第一位有资料记载的状元。
贺知章中状元后,初授国子四门博士,后迁太常博士。开元十年(年),由丽正殿修书使张说推荐入该殿书院,参与撰修《六典》《文纂》等书,未成,转官太常少卿。
开元十三年(年)为礼部侍郎、集贤院学士。后调任太子右庶子、侍读、工部侍郎。
开元二十六年(年)改官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因而人称“贺监”
圣人就是唐玄宗李隆基,他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之孙,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是唐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唐隆元年(年),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集团,帮助父亲李旦重新继位。
唐垂拱元年(年)八月,李隆基生于东都洛阳,生性英明果断、多才多艺。初封楚王,后改封临淄王,历任卫尉少卿、潞州(今山西长治)别驾。[2]唐隆元年(年)六月庚子日申时,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集团。先天元年(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李隆基于长安太极宫登基称帝[1]。唐玄宗在位前期,在政治上很有作为。他勤于政事,从各方面采取措施,巩固和发展了唐朝政权。唐玄宗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开创了唐朝的极盛之世——开元盛世。但是在位后期逐渐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且宠爱杨贵妃,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塞外民族试图来稳定唐王朝的边疆,结果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埋下了唐朝中衰的伏笔。天宝十五年(年)太子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
宝应元年(年)病逝于长安神龙殿,终年78岁,葬于金粟山,名为泰陵。庙号玄宗,又因其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清朝为避讳康熙帝之名玄烨,多称其为唐明皇,另有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
书生程参的原型是著名边塞诗人岑参,岑参正是在天宝三载这年进士及第。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出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代边塞诗的扛鼎之作。作者岑参(约~年)岑参出生在一个官僚家庭,曾祖父是太宗时期的名相岑文本,因聪颖早慧而五岁读书、九岁属文。天宝三载(年),岑参进士及第,守选了三年后获授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后在天宝末年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幕府判官。唐代宗时,岑参曾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故世称“岑嘉州”。约大历四年(年)秋冬之际,岑参卒于成都,享年约五十二岁。
郭利仕的历史原型就是玄宗心腹宦官高力士。高力士本来叫冯元一,是“岭南圣母”冼夫人的六世孙、归顺唐朝的岭南首领冯盎的曾孙,幼年因为流人谋反案牵连受刑。高力士替李白脱靴的故事对他不无诋毁之词,其实他是对玄宗非常忠诚的贤宦,文武双全,时行善事,后来被李辅国陷害,流放途中见芹菜而做诗明志:“两京作斤卖,五溪无人采。夷夏虽不同,气味终不改。”宝应元年(年),遇赦回归,方知玄宗已经驾崩,于是向北号啕痛哭,吐血而亡。
大理寺评事元载的原型就是元载,有朋友或许会认为他这个元姓是北魏皇族拓跋氏改成的汉姓,家世并不差。其实不然,元载姓的是继父的姓,作为拖油瓶的他出身如假包换的寒门,但是元载嗜好读书,在天宝元年考中进士,然后靠着智商情商,在官场一路上升。前文讲到唐代宗继位靠的是宦官李辅国,李辅国因此被尊为“尚父”,权倾朝野。元载借着与李辅国妻子同宗为桥梁搭上李辅国的关系,加上自己善于揣摩上意,终于拜相封爵。
元载并没有在一棵树上吊死,他参与唐代宗杀死李辅国的密谋,后来又帮助代宗诛杀权宦鱼朝恩,终于独揽朝政。大历十二年(),早已对元载跋扈专权不满的唐代宗命人抓捕元载赐其自尽,抄元载家的时候,搜出岭南节度使献给他的直径一尺的琉璃盘,而献给皇帝的直径只有九寸,更离谱的是搜出八百石(按照唐朝度量衡制折算大约近64吨)胡椒——当时胡椒作为进口香料,价值确实很高,但囤积到如此夸张的数目,可见元载穷奢极欲到愚蠢的地步。
王韫秀原型就是元载的妻子王韫秀。王韫秀是河东节度使王忠嗣之女,她和元载刚成亲时,贫寒的元载不得不寄居岳家,饱受妻族的歧视嘲笑。忍受不了的元载赋诗《别妻王韫秀》打算入长安求官,诗云:“年来谁不厌龙钟,虽在侯门似不容。看取海山寒翠树,苦遭霜霰到秦封。”王韫秀宁愿和元载同行一起受穷,写下了《同夫游秦》明志:“路扫饥寒迹,天哀志气人。休零离别泪,携手入西秦。”元载获罪,本来妻女只是没入掖庭为奴,并没有死罪,可是王韫秀脾气很硬,说道:“王家十三娘,二十年太原节度使女,十六年宰相妻,谁能书得长信昭阳之事?死亦幸矣!”坚决不从命,结果也被赐死,一说京兆尹命人将她杖毙。
永王的原型是唐玄宗的第十六子永王李璘
《新唐书》记载,永王李璘,少年丧母,由其兄长李亨也就是后来的唐肃宗抚养长大。在安史之乱时,李璘获其父唐玄宗册命成为山南、江西、岭南、黔中四道节度使。至德元年十二月,由于李璘在没有接到命令的情况下擅自率水师东巡,被定性为谋反,并被玄宗下诏“贬为庶人”,而加入李璘水师幕府的李白,也因为跟随永王李璘而获罪,被判流放夜郎。
但这些只是史书中的记载,实际上永王璘根本没有谋反。李白在其作品《南奔书怀》中就直言“天人秉旄钺,虎竹光藩翰”,指出永王李璘东巡是奉了皇命的,有调动军队所需的全部手续和信物,并非史书中记载的“叛逆”“擅发兵”。李白还在诗中说“侍笔黄金台,传觞青玉案”,自己以文笔从事于永王璘,受到永王如燕昭王黄金台延天下士之礼遇,出席永王酬酢交错之盛宴。知遇之感与报国之情,见于言外。“秦赵兴天兵,茫茫九州乱。感遇明主恩,颇高祖逖言。过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拔剑击前柱,悲歌难重论”更是直言正当安史叛乱,肃宗却镇压永王璘水军,自相残杀。自己参与水军行动,是感永王知遇之恩,是如祖逖志在肃清中原胡虏。如今皆付诸流水,悲愤难言。
张小敬原型张小敬,唐代历史人物,在姚汝能著《开元天宝遗事·安禄山事迹》中有记载,但只有一笔:“骑士张小敬先射国忠(即杨国忠)落马。”
张小敬在历史上并不是一个特别出名的人,而所有历史文献中,只有一本唐代的《安禄山事迹》书中马嵬坡事变里提到了张小敬这个人。天宝十五年七月十五日,安禄山的叛军接近京城,唐玄宗率众仓皇逃离长安。行至马嵬坡时,太子李亨、龙武大将军陈玄礼等人密谋发动兵变,铲除奸相杨国忠。
那一天,杨国忠在马嵬坡驿站外遇到几个吐蕃使者,正跟他们说话,忽然四周出现大批士兵,纷纷高呼杨国忠与吐蕃勾结。杨国忠大惊,正欲开口痛斥。士兵队伍里一位名叫张小敬的骑士,一箭把杨国忠射下马(“骑士张小敬先射国忠落马”)。但是关于他的结局,史书上倒是没有多写。
姚汝能原型就是姚汝能,他是唐代官员,历史上记载的并不多,只知道他曾任华阴县尉等职。写有一本书名为《安禄山事迹》传于世。这本由亲身经历了安史之乱的人写的书,是后世研究安史之乱的重要资料。
一本小说的魅力,有的时候并不在于它的情节设计的有多曲折,也不在于它的故事有多离奇,而是当你发现,整个故事中的人物都能找到原型,甚至小说里写的就是他本人的故事的时候,这本小说才真的让人感到惊叹。
以上文章部分图片视频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创者。
往期文章回顾
长安十二时辰历史背景——山雨欲来风满楼
我支持香港警察,你们可以打我了——勇者无畏!今天的掌声送给环球时报记者付国豪
九言劝醒迷途仕,一语惊醒梦中人。——香港崛起与衰弱的死结
数典忘祖,这岂是香港?小生执笔为刀,何惧威胁!
大汉雄风之——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大汉雄风之——魂归芒砀山
大汉雄风之——史上唯一帝王侯三重身份(海昏侯汉墓)
大汉雄风之——火洞子下的顶级古墓(马王堆汉墓)
大汉雄风之——帝国的地下军队(狮子山汉墓)
大汉雄风之——“东方金字塔”(龟山汉墓)
大汉雄风之——龙塘下的地宫(大云山汉墓)
68年解放军工程兵炸出的惊世汉墓
雨水冲出的千年地宫——法门寺考古现场解密
雷峰塔下真实的千年地宫(现场开启视频)
价值8亿的国宝梅瓶,70年前被盗的明代古墓里惊心动魄的故事
国家唯一批准的一次帝陵发掘现场视频——考古史上最大的悲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