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经济原来这么牛

长安区在很长一段时间,似乎是落后的代名词,一没工业二没企业,穷乡僻壤的,除了山就是地,甚至某些所谓的城里人还带着有色眼镜看长安人,自觉高人一等。

直至如今,长安撤县设区好多年了,长安的发展日新月异,偏见是少了,但是地域歧视仍然有。

没想到的是,年西安市全市GDP长安区竟然第四名,同比年增量第三,增速第二,不知道这算不算是打脸?

长安区历来被戏称为特别行政区,而其他很多区老早就成为了西安主城区,这些区的教育、房产、公交、出租、城建等都是全市统一管理。

而长安区一直游离于统一管理之外,是长安区主动的吗?我想不见得,比如长安区的出租车喊了多少年了,还是只能在长安区范围营运,何其可笑!

网上还有人说长安区捧着金饭碗在要饭,虽然话不中听,看的出来是怒其不争。

长安区的金饭碗到底是啥?

我想,一是地,二是山、三是水,四是颇有名声的大学城。

长安区GDP名列第四,和长安区轰轰烈烈的拆迁是不可分的,拆一个村子,就是一个国企的产值。

至于其他三个金饭碗,都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山,就是南面的终南山,以翠花、五台为最,还有很多山头并没有发展起来,至于怎么发挥这一优势,就需要有关部门,下大力气统筹规划了。

其次,长安地面上还有很多人文古迹,也并没有开发起来,比如韩愈、柳宗元、杜牧、杜甫等等名人都曾在长安长期居住,还有石头爷、造字台、石婆石爷、丰镐遗址等等历史古迹。

把这些人文古迹加以复原、好好宣传做成景点,甚至开一条公交专线,把这景点串成一条线,既能开源,还能宣传长安区,体现出长安区历史文化悠久之内涵,吸引人们来此投资。

水,即是潏河、滈河、皂河。

“八水绕长安”之中的潏河、滈河全程都在长安区境内,还有一条从潏河而起的皂河。如果政府能治理好水源,真正做到引水入城,绿满两岸,河边要建造起多少水景房,会吸引多少人慕名在此置业?

至于大学城,有过很多报道,就不多说了,只能说名不副实。

长安区取得一定的成绩,决策者尤其要清醒,长安区工业少、企业少是事实,怎么吸引投资是头等大事。我想还是要苦炼内功,把生态环境搞好,把经济环境搞了,把政治环境搞好,把投资环境搞好。

说起投资环境想起个事。据说曲江要在临潼和户县,搞旅游文化区,消息一出,很多网友炸了,咱们长安有山有水有文化有历史,怎的不在长安搞呢?还是说人和咱长安接触过,不欢而散?

总的来说,长安发展了,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实际上,广大长安乡党并没有感到收入有多少增长,倒是觉得钱越来越不值钱了。人们的幸福感也没有多少增加,娃上学还是很难,看个病还是很不方便,多年积蓄还是买不起半套房。

广大农村乡党,对村务公开还是有很多怨言。

所以说经济的总量和民生,并不一定相匹配,解决好上学、看病、医保、出行、房价、“三农”等等民生问题才是重中之重,才能真正有立足之地。

附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anf.com/cals/61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