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W酒店来到长安街

它如何让自己融入这条严肃得有点呆板的城市主干道,而又不失去玩世不恭的个性?

从绝对的地理位置来说,位于北京东二环建国门南大街上的W酒店与真正的长安街还有两三百米的距离。但从年年底开业起,这个主打时尚、设计和音乐的豪华酒店,就执拗地把“长安街”加在自己的名字当中。

W酒店是喜达屋集团旗下的豪华酒店品牌。这个年诞生于纽约的酒店品牌,一直想要取悦年轻时尚的消费者,并把他们称为“城市里的潮流制造者”。它的风格很high很酷,甚至有点玩世不恭。

看上去W酒店并不天然属于长安街。

灯光帮助北京W酒店在各种外观限制下体现自己的吸引力。

作为北京这个政治中心最具象征性的主干道,长安街的气氛总是严肃的。在它的两侧,通常是国家部委或者央企总部的建筑物,有着严格限高,它们与这条最宽处达到米的道路整齐地保持着距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现代潮流似乎很少与长安街发生什么关系,生活在北京的年轻人大多也不会主动在这里停留。

建国门西南角的这个位置原来属于中粮置地自有的酒店品牌凯莱。经营10多年后,这个年开业的国营酒店持续亏损。考虑到它的独特位置,年中粮置地打算将其改造,或干脆推倒重建。

美国的建筑设计所RTKL是在那时作为中粮置地的设计方参与到这个项目中的。这家建筑设计所以做商业综合体设计出名,其在中国的代表作是深圳华润万象城。它需要为中粮置地做出几个方案,以便找到一个合适的国际酒店品牌来经营。

“原来凯莱的楼有很多根本性问题,比如层高不够,窗户的开合方式不好,包括电梯的设置也不能满足多数国际酒店品牌的要求。”RTKL洛杉矶办事处副总裁ClayMarkham说。做了一轮详细的可行性研究后,他建议重建。

在确定这里会成为一家W酒店之前,这栋建筑与长安街之间的关系,就是Markham和他的团队要仔细考虑的问题。它尚处于长安街东延线的限高范围内,高度要在80米以下,同时周围有北京市人大、北京市高级法院等政府机关的建筑,需要与它们的主体建筑保持齐平,建筑风格和外立面色调也得一致。

在讨论了多个有曲面或曲线的建筑设计方案后,中粮置地选择了其中最规整的一个—也就是现在能看到的这个长方形大楼。“作为国企业主,他们更倾向于在长安街上见到一个庄重、对称结构的建筑。”Markham说。如果不是那个金色logo,它看上去和长安街上的多数建筑并没显著不同。

但W酒店没那么在意酒店主体建筑外形上的保守。当年喜达屋集团确定与中粮置地签约时,重建方案的建筑概念设计图甚至已经完成。“W酒店虽是一个俏皮与另类的品牌,但它毕竟还是一个酒店,也要追求功能和效率。”喜达屋集团亚太区设计与工程筹划资深副总裁刘伟力对《第一财经周刊》说,这种方正的楼层更便于安排客房,商业上更经济。这间W酒店共有个不同类型的房间。

其中发生过一段插曲。喜达屋集团与中粮置地签约后,作为业主方的中粮置地一度担心在中国政府的反腐背景下建一个如此招摇的酒店可能的风险,项目也因此暂停了一段时间,还考虑过是否要改建成写字楼。不过刘伟力以及喜达屋最终说服他们打消了这个念头。

刘伟力的乐观在于,外形规整的W酒店可以在更多公共空间发挥魅力。通过设计和经营,它还是可以像在纽约和台湾一样,让年轻人聚集并享受其中。

T台被设置在LivingRoom中间,并在T台中央设置了一颗能升降的大圆球DJ台。

RTKL的建筑设计方案提供了这样的公共空间。由于酒店必须保持与周围建筑齐平并退后20多米,建筑前方出现了一片空地。RTKL将它设计成了一个下沉广场,这里通往位于地下的餐厅和会议区—主楼单层面积缩小,这些功能区也因此被放到地下。

下沉式广场的入口有3个被称为“亭子”的建筑,它们分别是一个磨砂的媒体玻璃盒,一个作为地下餐厅一部分的岩石状金色亭子,以及酒店大堂向外延伸的玻璃三角区域。

W酒店主创建筑设计师、RTKL洛杉矶办事处资深协理副总裁郑慧敏(GraceCheng)解释说,这是一个“竹林花园”的概念—竹林的角色由有着纵向延伸感的酒店立面来扮演,竹叶的影子会投射到金色的亭子上,成为一扇扇玻璃小窗。在她构想整个建筑设计时,保守庄严的酒店主体适合北京的城市气质,而这些裙楼则更“人性”。

在你进入北京W酒店时,它得以与周围过于严肃的气氛区隔开来。“我们做的方案其实是给W酒店及室内设计方提供一条通路,他们可以在上面加入有意思的元素。”Markham说。

在W酒店与中粮置地签约后,室内设计公司ABConcept的创始人及董事伍仲匡和他带领的团队,也加入到室内部分的设计中来。

RTKL的建筑设计框架中,酒店的大堂略显狭长,但有两层楼高的挑空。当伍仲匡看到这个空间时,首先想到北京城的“中轴线”。

他将T台放到了LivingRoom中,并在T台中央设置了一颗能升降的大圆球DJ台。LivingRoom隐蔽处的VIP区域还被装饰成鸟笼的样子,这是香港人伍仲匡受到北京公园里随处可见的遛鸟者的启发而加入的视觉元素,他认为这足够“北京”。

在设计中加入与本地相关的视觉元素,是W酒店的习惯做法。“W酒店是个国际品牌,但也要讲些当地人能懂的故事,并把故事讲得够独特。”刘伟力说。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直接找到一些让人一眼认出的北京或中国元素就可以了。“最大的挑战是北京有太多元素可以选,就像导演拍电影,如果每个题材都想碰,最后电影会乱七八糟,没有主题。”伍仲匡说道。

一墙排列整齐的金饺子在他看来足够描述这样的感觉。这种密集重复一种小元素的做法,来自于他对北京奥运和阅兵的印象。他还将阅兵的照片抽象化之后作为房间背景,或是在餐厅门口的墙上密集地排列绘有图案的盘子。

这些为W酒店整合的元素后来被称为“国都印记”(IconEmpire)。它成为北京W酒店的设计理念。

北京W酒店的公共空间及现场DJ。通过设计和经营,它还是可以像在纽约和台湾一样,让年轻人聚集起来并享受其中。

`每个W酒店的设计理念都有各自特色,比如在香港W酒店就是围绕“魔法丛林”(EnchantedForrest)来展开设计。餐厅的背景墙是用歪歪斜斜的碗碟堆成的城市森林,而会议区则通过蓝色的灯光将树木装饰投影到天花板上,形成一片斑驳。

作为北京长安街W酒店总经理,GregFindlay同样要跟得上设计师的节奏。“W酒店的总经理肯定要在设计上更多参与和把控,去想如何展现设计的亮点。”Findlay说。他在喜达屋集团工作了22年。

在去年1月来北京之前,Findlay曾任首尔华克山庄W酒店的总经理。他知道自己需要对音乐、时尚抱有足够的热情,把自己调整到最活跃的状态,在任何城市都如此。但对于北京,这位新西兰人则有些一知半解。

当时北京W酒店建筑刚刚封顶,除了准备即将到来的开业,GregFindlay也在北京寻找帮助他理解“国都印记”的东西。在北京W酒店附近的日坛公园给了他很多灵感,“它有点像一个微缩版的中国城市,有跳舞的妇女,打太极或练功夫的老人,人们也在那野餐。”

刘伟力更多承担着运营部门和设计师之间的沟通角色。在他看来,要把北京W酒店的“故事”讲好,得在酒店的一切运营工作开始前就有一条清晰的主线。

这需要他不仅从本土设计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例如对于这个在室内设计上已经杂糅很多东方元素和现代风格的酒店,刘伟力需要它在克制的方形外部下,同时具有W酒店特有的吸引力。

灯光设计帮助他实现了这一效果。当北京进入夜晚,长安街上严肃庄重的气氛退去,这栋白天看起来融入周围环境的大楼会在整个外立面亮起灯光,并通过明暗控制在楼体正面显示出一个巨大的W。两年前开业的广州W酒店,也有相似做法。

酒店大楼的发光设备隐藏在外立面有遮阳功能的烧结玻璃肋片背后,它由RTKL和灯光设计公司LPA合作完成。灯光主要是白色,但由于酒店房间里设置了鲜艳的粉色或蓝色背景光,人们更容易将夜晚的北京W酒店看做是一个巨大的霓虹灯。

这种带些迷幻感的灯光色彩与酒店中的动感音乐,以及酒吧中兴奋的人群,让北京W酒店更像一家你在全球其他城市看到的W酒店。它多少改变了只有车流喧嚣的长安街气质,但也并不突兀。

相比“国都印记”这一略显宏大的视觉命题,能让长安街入夜后气氛变得活跃起来的灯光,似乎对年轻人吸引力更大一些。GregFindlay说,从半年前开业起,很多人提起北京W,都是因为它在晚上足够醒目。

(来源:第一财经周刊版权声明:“至道空间”所推送的文章,除非确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与您共同协商解决。联系方式:)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anf.com/cals/88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