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里雀斑医院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jiankang/210304/8714689.html
只说温暖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唐天保三载上元节前一天。(注:参考唐天宝三载,天宝为唐玄宗的年号,天宝元年、二年皆以“年”纪年,从第三年的正月起改“年”为“载”。上元节即元宵节)
本是个普天同庆的日子,却因为一群狼卫(境外潜入的破坏分子)的破坏计划而变得风谲云诡。
靖安司(相当于国安局)司丞(靖安司CEO)李必自幼与太子交好,一心想辅佐太子早登帝位。彼时朝中右相林九郎权倾朝野,甚至有传言圣人也许会将大唐政权交于右相。
太子不能输,却也不能明目张胆的赢。因为唐朝是个颇为有趣的朝代,“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让他爹李渊“被太上皇”;“唐隆政变”后,李隆基让他爹李旦“被太上皇”。帝王家的父子本就不是寻常百姓家的父子,爹得防着儿子。
李必聪慧过人,被誉神童,年二十二掌管靖安司,可任意调派太子的旅贲军(专属太子的禁卫军)。他当然知道靖安司不能出纰漏,任何事情必须干得漂亮。
狼卫,必须全部抓住!阴谋,必须一把扯出!
神童李必为捉狼卫布了局,打算请君入瓮一举歼灭。
一场好戏就此拉开帷幕。
吹爆一下这个高级的片头和片尾,全电影手法,让人不舍得快进。这实打实的宽屏,这胶片质感的色彩——画面感一流。
一开场两分多钟的长镜头快速讲明了故事梗概,丝毫没有拖泥带水。
护送卷轴的老吏一路走向城门,期间,他环顾左右看了两眼,揭示了剧情的走向。
在此必须一提的是,饰演老吏的演员周野芒也是一位老戏骨,是央视版《水浒传》林冲的扮演者。在本剧中,他仅在开头有两秒钟的镜头,唯一的一句台词是:“喏。”
央视版《水浒传》林冲
老吏看的第一眼:
灯笼失火掉了下来,最后火被扑灭。十二时辰讲的就是这么一个转危为安的故事。
老吏看的第二眼:
繁华街市里暗藏的捉狼旅贲军,这个故事就是围绕着“抓狼”展开的。
各民族、各种族相互交融,注意看右下角身着异装的女子与唐女。
繁荣的长安西市,穿梭往来的各国商贾。长安的商业区分为东西两市,我们今天的“买东西”就是这么来的。
长安,繁华得超乎想象,当之无愧的国际大都市
画面戛然一转。
蚂蚁的特写非常好,既刻画出实际环境,又隐射主人公张小敬——繁华长安里的一只小小蝼蚁。
正在透过墙洞窥探外界的张小敬被人像套狗一样套住了脖子拉出了大牢。
此举作用有二,一则,张小敬是个别人眼里的狠角色,生人勿近;二则,再次隐射他的身份、地位不过如狗。
张小敬被带到了婢女檀棋面前,檀棋并不正眼瞧他,说了句:“太臭。”张小敬就被扒了精光用水冲了一遍——水自然不会是热水,正月十四被一桶凉水浇身,只因为要见的人过于尊贵。当然,这也是“礼”,只是让人守礼的方式太过粗蛮。身上裹一张毯子,嘴里塞一块口檀,一切准备就绪,才能被带去见“贵人”。
婢女檀棋,西域模样,眼波流转。当时的长安,胡人颇多。导演选热依扎饰演檀棋,其实很符合当时的多民族交融。
张小敬皮肤上的鸡皮疙瘩清晰可见,冷是真的冷。口檀应为馨香口气之用,当时用于洁口的还有薄荷叶,市井常用之。口檀更为讲究,彰显主人身份的尊贵,也从另一个侧面表现了唐朝尊礼重礼之风。
途经小院转角,张小敬瞧见一株盛开的腊梅走不动道,他已坐牢半年有余。寒冬料峭,怒放的梅花却也象征生的希望。张小敬深吸一口气,吐出嘴里的口檀,道,“香!”
香的不是嘴里金贵的口檀,而是大自然里凌寒独自开的腊梅。张小敬这个人啊,庙堂里的功名利禄吸引不了他,世间市井的寻常物什却能抓住他的眼球。这也是为什么,他会走上拯救长安这条路的最大原因。
这一刻,无论遇见什么事、见什么人,对他这个死囚来说都是惊喜——还有比死刑更糟糕的事情吗?就算有,嗅一口这出了大牢以后的人间气,什么都值了。
雷佳音用几个眼神就把张小敬的潜台词全讲明白了,不服不行。
檀棋向屋内禀报人已带到。张小敬一屁股坐在地上,揶揄着说:“你们找错人了!”
简单一句话,表明了张小敬这个人物强大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他识人一流,这个环境、这个阵仗,他当然知道要见他的人是什么身份,让他做的事会是什么。
他要提醒对方,我张小敬的罪可不是什么人都能抹掉的。
岂料屋内人答,“我可以赦你的罪。”
来自死囚张小敬的吐槽
潜台词是:“你可是皇族?”
“小道士”李必第一次出场,青绿色道袍,纤长细指、清瘦身形,易烊千玺的气质很符合李必不食人间烟火的人设。
李必为自己吹的彩虹屁
翻译出来的意思是,我虽然不是皇族,但我家祖上也是名声显赫,我从小就与朝中数一数二的大人物是好朋友,就连当今圣上也颇为赏识我。
这顿自吹自擂,你服不服?
他是想让张小敬知道,他有十足的能力让他这个死囚脱罪。论一个好销售(李必)如何快速地卖出产品(需要张小敬为他卖命)。
当然,他有这个资本。世代高官后代,并无纨绔习性,从小就是公认的神童,又修道十载,自带仙气。有的人,出生就赢在了起跑线上,却又偏偏跑得特别快,从不放松。你说气不气人?
这是李必第一次展现他的谈判技巧。
然而,要办的事绝非等闲,否则,也不会把他这个死囚提出来。
丑话说在前头,你自己掂量掂量,敢不敢接这个活儿。
张小敬心里也已经有了几分盘算,活儿越难,代表办成以后脱罪的概率就会越大。
他也要把丑话说在前头:“你可别最后吃干抹净不认账!”
最后,张小敬还是被他说服了。
靖安司司丞李必向张小敬介绍靖安司
靖安司全貌
这是第一集里第二次运用长镜头,用壮阔的视角展示了令人震撼的大唐最为“神秘”的机构——靖安司。
正介绍着,迎面走来大案牍术(相当于现在的大数据分析)专家徐宾,李必叫住他为张小敬介绍,问:“你可认得?”
话是问张小敬的,可未等张小敬开口,徐宾抢了先,答:“长安县不良帅张小敬,听说过,没见过。”
徐宾看向张小敬的眼神颇有深意。
张小敬欲言又止。
李必接下来继续介绍,能够挑中张小敬与任务失败而亡的崔六郎,都是徐宾通过大案牍术筛选出来的,筛选条件自然也是按照李必的要求设定。
李必挑人的条件十分具体,越具体,找到的人自然会越合适。关键字多,找到的东西才会精准。
张小敬问李必:“你信他们?”
李必看着张小敬,迟疑了几秒才作答,语气颇为坚定:“信!”
然而,李必信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他自信能够掌控一切。
司天台(天文台)报时博士的报时预示了盛世繁华后的衰落。历史上天宝十五载发生了“安史之乱”,此后,大唐急速衰败。
天保三载的李必正值年少,踌躇满志,一腔热血,他正想帮助太子大展一番拳脚,哪里看得到“大荒落”?
年少时,我们总以为“人定胜天”,经年后,才明白“人有局限”。
一身抱负的李必眼中的长安
张小敬是过来人,看尽了人间冷暖。
理想主义的李必心中有他自己建构的大唐伟业,张小敬粗鄙,若非事出紧急,他也不会让张小敬来掺和他的事情。张小敬怎么能有自己的大胸怀大格局?踏实做事就好。
张小敬可不是省油的灯:“你可别瞧不起我,你们只会闭门造车,能有何用?”
李必对自己的能力非常有自信。
张小敬报以一声冷笑。
当然,李必的自信也是情有可原,当时的长安利用“望楼”形成了初代“天网”工程。
李必也顺带警告张小敬,在这样一张织网之下,你的一举一动全在我的掌握之中,我今天是放你出去了,但你如果想逃,却是逃不出我的手掌心。
张小敬反问:“你不是说办成之后让我自由么?我还逃什么逃?”
李必的这句回答,也很好的立住了自己的人设:孤傲清高,非任何人都能入他法眼。很是期待后面能打脸,李必变成张小敬的迷弟。
张小敬问:“怎么叫办妥?”
李必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说起了此前的计划。
吹爆这骨节分明的“鸡爪爪”,清冷脱俗的气质再一次凸显。
张小敬听罢李必的计策,疑惑为何最后功亏一篑。
对此,李必也是百思不得其解,他一直将问题归结于手下不够得力、敌人太过狡猾。
时常眉头紧蹙的李必,可爱的烧脑少年。
接着,本剧的第三个长镜头出现,展现了李必视角下的整个丙六货栈的抓捕行动——几乎完美的无懈可击,但,为什么曹破延能逃走呢?
李必总结为丙六货栈私挖地道——这是他无法获知的情报,因此没能提前设计出应对方案。敌人正是利用了这条地道成功出逃。
李必道:“捉住曹破延即算办妥。”不能让他趁着上元节危害长安百姓安危。
张小敬死死地盯住他:“当真是为了百姓?”
很喜欢两人的这个对峙,张小敬关心的是长安百姓,那么李必呢?你关心的也是吗?
还未等李必回答,秘书监何执正(靖安司董事长)来上班了,打断了两个人的谈话。
李必的目光顺着外面的吵闹跳脱,张小敬依然死死地盯着他。眼前这个处变不惊的少年可以相信吗?
前一晚何监与酒友宿醉(后几集会提到),这会儿正是还未酒醒的状态。
杜甫诗《饮中八仙歌》有云:“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有无水底眠不得而知,此刻确实骑马似乘船了。
一头栽向沙盘上花萼相辉楼方向的何监,口里连喊几遍:“毁了!”情绪各有不同,层层递进。韩童生老师的表演炉火纯青。
昨晚与之豪饮的另一人却未能如此幸运,有无数拥趸。独自在河边喝酒的他,看见水中漂浮着一个人,以为是浮尸,想要捞上岸(焦遂是个好人呐)。
注意焦遂身上挂着的酒壶,其中一个应该是琉璃壶。焦遂虽为一介布衣,但他的酒友却是个顶个的厉害,前文曾提到杜甫的《饮中八仙歌》,最后一句写的正是焦遂:“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焦遂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好心捞上岸的居然是那个唯一逃脱的狼卫——曹破延。
这里有个小小的穿帮,焦遂右腰处别的琉璃壶不见了。可能,救曹破延比较费力气吧。
生性豪迈善良的焦遂与曹破延聊了几句,以为他是落难胡商,见其浑身湿透,分酒予他御寒。
曹破延发现焦遂腰间佩戴的金饰不似俗物。
焦遂本人当然是不该有金鱼袋的,但因他的酒友显赫,因此获赠也未可知。岂料,这件东西却葬送了他的性命。
他本能地问焦遂:“你是官?”
焦遂没有正面回答,只是叹了口气。
他又问:“你叫什么?”
这下,焦遂豪迈道:“长安,焦遂!”
焦遂见过太多官员,白天官场明争暗斗,夜里欢场歌舞升平。他那一个个了不得的酒友们推杯换盏、醉生梦死之际,是否聊到过为官的不易?与其做一个委屈的官,不如做个自在的民!
饰演焦遂的罗蓬乃西安话剧院的老演员,参演过许多正剧。这部剧的配角全是个顶个的棒。
曹破延当下绝了个定,他得拿走金鱼袋,这对于他本来无望的行动会有相当大的帮助。
杯中倒出的是葡萄酒,再次说明焦遂虽为平民却也不那么平凡。
最终杀了焦遂,拿到了金鱼袋。
曹破延,狼卫头目,杀伐果决、心狠手辣,与张小敬一样,都是让人害怕的狠角色。
另一边,靖安司内何监看见了衣衫不整的张小敬,问李必,这是谁?李必没有回答。
李必无法回答,等级制度森严的唐朝,他要如何回答他的老师,他提了一个死囚来完成接下来的捉狼任务?
这是一个何其官僚迂腐的时代,预示着大唐开始走入没落。
张小敬自是不让,咱没那身皮,只要做对了事,我知道我是谁就行。
请注意雷佳音的眼神,不卑不亢、直指人心全在眼神里,盯到你无所遁形。
何监自然无法回答,一时语塞。
李必的上司何监走了以后,张小敬抬眼对李必说:“你不想让他知道我是谁。”旋即冷笑一声,他知道李必也会有所不能为,也有忌惮。
李必怕也是个斗嘴高手,不让分毫,马上怼回去。
好吧,是时候展现真实的实力啦!
张小敬轻声说了两个字:“骆驼。”但这两个字犹如一声闷雷,砸向了李必。
来呀,互相伤害吧!
聪明如李必,马上知道了任务失败在了哪里。
一切都严丝合缝,除了自作聪明的捂住商队的驼铃。李必以为自己精密到设计了每一个环节,甚至是旅贲军进入前先捂好驼铃免得骆驼受惊,让狼卫生疑。然而,恰恰是这个细微的动作出卖了整个计划。
曹破延听不见门外的驼铃声,第一时间抓住崔六郎。那个当下,崔六郎已经知道大事不妙,心里开始盘算着接下来要怎么办了。
张小敬、崔六郎确实是上不了台面的俗人,但也正因为这“俗”,他们知道最基本的生活常识;李必清冷超凡,却也缺乏生活经验。
这一回合,李必输了。
据说饰演崔六郎的是黄海波,你认出来了吗?
崔六郎这句话没错,他甚至连个暗桩(卧底)都算不上,因为身份低贱。这是何等悲哀?这个看身份的世代啊。
张小敬吼完这一嗓子,身后的崔器悲愤交加、心痛不已,哭不是哭,笑不是笑。双眼,明明噙着泪。
李必的声音依然没有什么起伏,说了声:“是我。”随即命人帮他做个记录,他要做赔偿。
很多人吐槽易烊千玺的台词不够好,理由之一是没有起伏。但在这里,李必依然平平的语气表明了他并没有把这件事放在“人情”层面,而是一种“哦,原来,原来问题出在这里,原来是这样!”的恍然大悟,在他看来是解开了一道迷题。他关心的点,不在崔六郎这一个“小人物”上,目前更为迫切的是要解决狼卫这件事,其余的一切都可以靠边站。正因如此,他才会铤而走险启用张小敬。
姚汝能的第一句台词居然是吐槽李必的。姚汝能、李必、太子,三人是铁三角关系。李必陪着太子论道的时候,都是姚汝能陪在身边。他知道李必是真心对太子好,也知道太子非常赏识李必。他虽官阶比李必大,但,面对这个运筹帷幄的神童,他有没有一丝丝的嫉妒或者一点点的暗中较劲?我猜,有。
李必倒也大气,一句“我给”,你们掂量掂量,这得是多家大业大才经得住这么造啊!李必,带资进组的少年。
富贵人的游戏我们看不懂,我们只知道这是一条人命!
李必不是听不出张小敬的讽刺,但,无所谓,反话当成正话听,我李必,受得起。
通往仵作间的路上,张小敬向崔器打听崔六郎的事情。
繁华之下,总有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也总有看似蝇营狗苟实则为了奋力活下去的小人物。正是这些小人物构筑了张小敬心中的长安。
张小敬通过崔六郎颈项上的伤口,推演出了他当时命悬一线时的场景。福尔摩斯张上线。
即将殒命之际,崔六郎拼死将舆图吞进了肚子,试图给靖安司聪明的李必留下线索。然而,李必没能get到他的点。
与此同时,曹破延再次进城,为了躲开官兵的追捕,他决定来个洗剪……没有吹。
剧中多次在紧张的节奏里花颇多时间描写不具名的“小人物”,这次的剃头匠也是。这是极好的情节安排,正是有这些个“小人物”,才有烟火气,才是人间,才是张小敬想费力守护的长安。不展现“小人物”的可爱,你如何能体会到张小敬坚持的意义?
顺带提一嘴,这位没有名字的剃头匠的扮演者,也是一位非常成熟的演员,《我的前半生》中的“白光”。
曹破延听见望楼传信,职业的敏感度让他知道这并不寻常。
瞅瞅这齐全的家伙什,道具开了挂。
靖安司通传小官,操着一口日本味儿的普通话,是为了重现当年大唐有众多外国人在朝为官,还是另有其他目的?等着后续剧情解密。
张小敬让殒命的崔六郎“开了口”,从他胃里取出的残缺舆图。更大的阴谋呼之欲出。
张小敬已经猜到了崔六郎留给他们的谜底。
大幕已经拉开,看似平静的水面暗藏巨大的波澜,必敬组合,你们能最终完成任务吗?
心意已决、志在必得的曹破延,眼神凌厉、手段残忍。送给你们辟邪。
未完待续Notice
所有文章皆为原创,如你喜欢,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