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376.html
点击上方“佛像雕塑艺术”→点击右上角“...”→点击设为★
设置星标后,从此再也不会错过每一期的精彩文章啦!
汉唐龟兹故城城垣遗址(位于新疆库车)
《汉书·西域传》记载,龟兹为汉西域五十余国之一,西汉设西域都护治所于乌垒城(今轮台策大雅)。东汉永元三年(91),班超任西域都护,居龟兹它乾城(今新和西南大望库木)。唐贞观十四年(),唐朝平定高昌,设立安西都护府,龟兹为安西四镇之一(其他三镇为于阗、碎叶、疏勒)。显庆三年()五月,安西都护府治所从交河迁于龟兹。龟兹作为汉西域都护府及唐安西都护府驻地,是西域北道政治、军事和经贸往来的中心。
龟兹地区现存记述汉代行军治路的摩崖石刻、十六国隋唐石窟造像,以及出土的大量简牍、“过所”公验、文书写本,是汉唐政府有效管辖西域和丝路贸易的真实写照。南北朝泥塑佛首笵年新疆巴楚托库孜萨来遗址出土
古龟兹人形象玛瑙印年新疆巴楚托库孜萨来遗址出土
(从左至右)敦煌西域都护汉简居延行军汉简玉门西域都护汉简
刘平国治关亭诵刻石东汉永寿四年()八月纵51.0厘米横40.0厘米
隶书。摩崖刻,位于新疆拜城县黑英山乡喀拉塔格山博孜克日克沟口西部一处较为平整的崖壁,清光绪五年()始有椎拓。此处为汉代天山南麓龟兹通往天山北麓乌孙国的咽喉要道。此为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拓,有锡纶跋语,叙获石始末。
《刘平国治关亭诵刻石》记述了东汉龟兹左将军刘平国带领内地工匠孟伯山等六人,与当地各族人民凿岩筑亭、稽查行旅、修建关城的史事。发现者是左宗棠幕僚、浙江乌程人施补华。施氏《泽雅堂文集·刘平国碑跋》云:“此碑在今阿克苏所属赛里木东北二百里山上。五年夏,有军人过其地,见石壁露残字,漫漶不可识,或以告余,疑为汉刻。秋八月,余请于节帅张公曜,命总兵王德魁、知县张廷楫具毡椎裹粮往拓之,得点画完具者九十余字。”“永寿”为东汉桓帝年号,仅使用了四年,永寿四年六月改元为延熹。由于西域路途遥远,较晚得到改元的信息,所以是年八月刻石中仍以“永寿”纪年。刻石两侧崖壁陡立,形势险要,为扼守由此向北进入中亚,向南沿木扎特河谷进入渭干河绿洲的重要军事设施,是汉王朝在西域行使有效统辖的历史明证。释文
龟兹左将军刘平国,以七月廿九日发家,从秦人孟伯山、狄虎贲、赵当卑、卑夏姜、石当卑、程阿羌等六人,共来作列亭,从□谷关。八月一日始斫山石作孔,至十日止坚固万岁,人民喜长寿亿年,宜子孙。永寿四年八月甲戌朔十二日乙酉,直建纪此。东乌累关城皆将军所作也。口披口。[淳于伯隗作此诵。](据马雍释文)苏巴什河东区遗址
苏巴什河西区大佛塔遗址
世界文化遗产苏巴什佛寺遗址位于新疆库车县城北25千米的库车河夹岸台地上,总面积约19万平方米,是新疆境内已知最大佛教遗址。其中,苏巴什河西区大佛塔始建于魏晋时期,周围有庞大的佛殿与僧房群。经考证,此处即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和玄奘《大唐西域记》记载的魏晋雀离大寺,又称昭怙厘寺。雀离,又作雀梨,梁僧祐《出三藏记集》卷第十四《鸠摩罗什传第一》云:“什之在胎,其母慧解倍常,往雀梨大寺听经,忽自通天竺语,众咸叹异。”又云:“后于雀梨大寺读大乘经,忽闻空中语曰:‘汝是智人,何以读此?’什曰:‘汝是小魔,宜时速云!我心如此,不可转也。’停住二年,广诵大乘经论,洞其秘奥。”二十世纪初,德、法、日等国探险队在苏巴什佛寺遗址发掘了大批佛经、雕塑、壁画等。德国探险队冯·勒柯克年在莱比锡出版的《中国新疆的土地和人民——德国第四次吐鲁番考察记》刊布了一张发现于苏巴什佛寺遗址的佉卢文碑铭照片。年、年,黄文弼两次对此地进行考察与发掘。
日本大谷探险队在西域
苏巴什河西区遗址
苏巴什乐舞舍利盒唐(—)高32.3厘米直径38.3厘米
木质彩绘。年日本大谷探险队发掘于新疆库车县苏巴什佛寺遗址,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盒身用布粘贴,图像绘于布面。盒盖联珠纹圈,内绘四身跪姿奏乐带翼童子,分别手执五弦琵琶、曲项琵琶、竖箜篌和筚篥。盒身绘男女持幡与舞蹈乐伎21人,场面热烈、生动,是古龟兹人能歌善舞的传神写照。盒盖复原图
盒身复原图
妙法莲华经信解品南北朝早期写本全卷纵24.8厘米横40.0厘米
隶楷书。清末出土于新疆吐鲁番地区,归清新疆布政使王树枏。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此为局部。
妙法莲华经信解品局部
妙法莲华经信解品局部
鸠摩罗什译。卷末有王树枏年跋语:“右一纸当在六朝之初,纯摩科斗笔法。以后仿效此体,点画渐轻,犹有余意,前数纸是也。至唐则廓清净尽矣。”此卷在西域写经中是隶法浓厚、书风别具一格的作品,保留了较为明显的简牍书写特征。
增一阿含经高幢品南北朝早期写本全卷纵24.3厘米横.5厘米
隶楷书。王树枏旧藏西域发掘品,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增一阿含经高幢品局部
增一阿含经高幢品局部
东晋瞿昙伽提婆译。卷末题记:“沙门释惠讱经。第八,纸廿六,校已。”横画尖锋直入,收笔处停顿,隶法明显,捺画对比夸张,是典型的早期写经巨迹。
克孜尔千佛洞及鸠摩罗什铜像
龟兹为中国古代四大佛经翻译家之一鸠摩罗什的故乡。克孜尔千佛洞位于新疆拜城县克孜尔乡东南木札特河谷,是龟兹人开凿的石窟,也是中国现知年代最早的石窟之一。克孜尔石窟壁画中有大量龟兹乐舞的生动形象,以菱格本生、因缘故事,方格佛传等小乘经典为题材创作的壁画闻名遐迩,其精华部分多遭德、英、俄、日等国探险队割取。
舞蹈裸童像唐(—)边长6.0厘米
木板彩绘。年德国探险队龟兹地区发掘品,德国柏林印度艺术博物馆藏。
孔目司帖唐建中五年()七月纵22.8厘米横37.5厘米
行书。纸本。年日本大谷探险队橘瑞超克孜尔石窟发掘品,现藏旅顺博物馆。日本小田义久《关于大谷探险队采集的库车出土文书》(《东洋史苑》年)著录。
卷内钤盖“西州都督府之印”三处。通篇用笔提按分明,章法严谨,对于研究唐代西州地区经济、文书制度以及书法等有着重要价值,是西域出土的唐代文书珍品。释文
孔目司帖。莲花渠近白俱满央离,配织建中伍年春装布壹伯尺,行官段俊俊、赵秦璧、薛崇俊、高崇辿等。
右仰织前件布,准例放陶拓、助屯,夏登差科,所由不须牵挽。七月十九日口孔目官任(押)。配织建中伍年春装布,近莲花渠白俱满地黎壹伯尺了。行官段俊俊、薛崇俊、高崇辿、赵璧等七月廿日,赵璧(押)。伽叶像壁画唐(—)纵46.5厘米横71.0厘米
壁画残片。原在克孜尔石窟第60窟,年德国探险队割取。现藏德国柏林印度艺术博物馆。
敷色鲜艳夺目,笔法粗犷,人物形象饱满传神,表现了释迦涅槃时迦叶悲痛的神情,是唐代壁画的杰作。克孜尔石窟壁画以青、绿为主,这两种颜料即青金石和孔雀石(硅酸铜),主要来自拜城北部山区丰富的青金石和孔雀石矿藏。摩尼教经典唐(—)全卷纵27.5厘米横.0厘米
行书。此为汉文摩尼教经典,具体出土时间和地点不详,可能是敦煌遗书。现藏中国国家图书馆。
经文以教主摩尼与弟子问答的形式,阐发摩尼关于人类自身并存明、暗二性的教义,其结构与佛经相似。年,罗振玉以《波斯教残经》为名,录文刊布于《国学丛刊》第二册。后法国学者沙畹(Ed.Chavannes)和伯希和(P.Pelliot)将其译为法文,并予以考释[《摩尼教流行中国考》,《亚洲学报》(—)],确定此为摩尼教经典。德国学者宗德曼(W.Sundermann)根据西域发掘的回鹘文摩尼经断片内容,对应考证出此经为摩尼教《惠明说教》的汉译本。此经书法运笔凝重而不失飘逸,风格受到颜真卿的影响,波磔之间又有欧体的踪迹,应为中唐时期的民间写本。摩尼教经典局部
摩尼教经典残纸唐(—)纵8.2厘米横11.0厘米
回鹘文。纸本彩绘残片。年德国探险队西域发掘品,现藏德国柏林印度艺术博物馆。两面彩绘,另一面为一红衣执剑男子与两名裸体男子,背景为青绿色。(参见格伦威德尔《新疆古代吐鲁番绿洲的考古工作》,柏林年版)
摩尼教经典残纸
摩尼教经典残纸唐(—)
上图纵12.4厘米横25.0厘米下图纵17.2厘米横11.2厘米
回鹘文。纸本两面彩绘残片。年德国探险队西域发掘品,现藏德国柏林印度艺术博物馆。
下图一面书写经文,一面描绘白色衣冠的摩尼教徒举行仪式时的场景。回鹘文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唐(—)纵18.0厘米横43.0厘米
回鹘文硬笔两面书写,梵夹装。唐慧立、彦悰撰,别失八里(今新疆吉木萨尔县)人胜光法师译。年左右发现于新疆,清华大学袁复礼教授协助购得页,现藏中国国家图书馆。另有页分藏法、俄二国。
以回鹘文翻译汉文典籍全篇十分罕见,此书不仅为利用汉语、回鹘语的对应关系来解读一般世俗回鹘语写本提供了资料,也是研究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历史地理、宗教文化和社会风情的珍贵资料。十三菩萨立像窟顶壁画东晋(—)
库车库木吐拉新1窟,近年新发现,窟内有泥塑完好的佛像一躯,与两侧壁画组成“降魔变”。装饰华丽,色彩鲜艳,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风格受犍陀罗艺术影响明显。
来源:金石契
回复文字阅读历史文章,如回复:北齐01可阅读文章:北齐的佛像(珍藏版),也可“查看历史消息”查阅。
近期点击量较高文章:
北齐01
北齐02
金01
唐01
唐02
唐03
唐04
唐05
北周01
北周02
北朝01
辽01
隋01
隋02
北魏01
北魏02
北魏03
北魏04
北魏05
北魏06
西魏01
宋01
宋02
相01
相02
相03
相04
力士01
天王01
韦陀01
藏01
藏02
藏03
藏04
道01
千手01
千手02
释01
日本01
柬埔寨01
柬埔寨02
柬埔寨03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