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比较好的实惠的白癜风医院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大唐贞元十二年,即公元年,几番科举落第后的孟郊终于考取了进士,这一年,他已经是四十六岁了。
孟郊昔日的《落第》诗中写道:“弃置复弃置,情如刀剑伤。”语词凄苦,情境悲切;到《再下第》,诗境更是酸楚,“一夕九起嗟,梦短不到家。两度长安陌,空将泪见花。”如今的孟郊却是焕发了少年人也难有的得意与骄狂,欣然命笔写道:“昔日龌龊不足嗟,今日旷荡恩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此诗中的气度历来为后人所诟病,起初读时我也觉得诗人未免浅狭躁急了些,但是随着年龄渐长,阅历渐丰,我渐渐地理解了他急切于功名的心思。
中唐之后,门阀渐趋衰微,贫寒士子能凭科举获取进身之阶甚至飞黄腾达,而对孟郊来说,苦寒的家境更是急需改变。当后人讥刺于孟郊对功名得失的看重时,或许都忽略了他实际的生活状况。
《唐才子传》里说:“(孟)郊拙于生事,一贫彻骨······”,《唐诗纪事》中也记载:“(孟)郊穷饿不得安养其亲。”世人皆知孟郊对慈母的感恩与纯孝,一首《游子吟》写尽了他的一片赤子之情:“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当饱读诗书的孟郊连慈母都不能赡养的时候,他内心的酸痛我们应该是能体会,由此或者也就理解了他对功名的躁急的心态了吧。
科举中第后自然是要做官,令我不解的是,孟郊对这来之不易的官,却是做得潦草。
中进士四年后,孟郊被授以溧阳县尉的官职。溧阳是一座历史沿革较为久远的县城,城外的不远处,是古平陵城的遗址,此处古树森然,枝叶繁茂,冠盖之下,犹如坞洞。古城遗址近旁,有一处名叫投金濑的水泽,鱼鳖游于其间。晚于孟郊半个多世纪的唐朝文人陆龟蒙描绘此处“幽邃岑寂,气候古淡可喜”,所以“东野(孟郊)得之忘归,或比日,或间日,乘驴领小吏径蓦投金渚一往。至,得荫大栎,坐于积水之旁,吟到日西,还。······曹务多废弛。”-----置所管政务于不顾,终日在名胜古迹处饮酒弹琴,徘徊赋诗,这样的官,怎能做得下去?
后来,孟郊又做过一两任官职,都是朋友赏识他的文采,同情他的遭际,变相地接济他罢了。起初汲汲于功名进取,得到后,混迹于动物横行一样的官场,孟郊却依然散漫着自己的文人气息,终至断送了自己的前程,是官场容不得纯正的文人,还是孟郊根本就是单纯到不能理解做官之后的物欲荣华里,还需承担起社会俗务的职责,写到此处,我无解,且只能无语。
还是感谢这种悲苦的人生错位吧,杜甫早就说过“文章憎命达”,一贫彻骨的家世凄凉,使得孟郊更为真切地体会着自己的人生和寄寓期间的中唐之后的社会,苦吟出令人亦感彻骨寒意的诗歌。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中说:“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拟将穷饿其身,思愁其心肠,而使自鸣其不幸耶?”所以,“天寒色青苍,此风叫枯桑。厚冰无裂文,短日无冷光。敲石不得火,壮阴夺正阳。苦调更何言,久吟成此章。”孟郊如此的《苦寒吟》,后人读之,虽处暖阳温室之中,也能感到丝丝缕缕的寒意在血脉中潜生。
无有悲苦,何来悲鸣?悲苦的人生,造就了诗人的伟大,造就了杜甫、贾岛、孟郊······
公元年,孟郊在贫苦中暴病而亡,妻老无子,靠韩愈等朋友的接济才得以安葬。
距孟郊死后的年后的今天,我读着他的《赠崔纯亮》一诗:“食荠肠亦苦,强歌声无欢。出门即有碍,谁谓天地宽?”我努力想象着诗人会有的凄苦和凄苦中的耿介孤高,我却是想象不出。温氲的茶香里,听窗外冬夜肃然的风声,我只能感慨岁月无情中会有的人生错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