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了很久的一个消息终于落地。
长安新能源创设独立品牌,定名“长安深蓝”。今年下半年,基于EPA0平台打造的国民经典代步车LUMIN(江湖人称“糯玉米”)、基于EPA1平台打造的首款未来科技电动轿跑C,将先后上市。由长安、华为、宁德联合打造的首款产品阿维塔11,也将在今年正式亮相。
日前召开的长安汽车全球伙伴大会上,长安汽车在发布最新企业发展战略时,大部分时间、内容都放在了新能源产品和新能源技术上。其中,数字纯电品牌“长安深蓝”的发布,宣示着这家年即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企业将进入厚积薄发的爆发阶段。
按照既定计划,到年,长安汽车销量将达万辆,其中长安品牌万辆,新能源销量占比达到35%;年,长安汽车销量将达万辆,其中长安品牌万辆,新能源销量占比达到60%,海外销量占比达到30%。与此相应,长安汽车将在年实现碳达峰,年实现碳中和;通过对设计、制造、供应链、可再生能源和材料包装等全产业环节节碳排放的推动,到年长安供应链将较年降碳30%。
以上宏大目标的背后,是长安汽车自年启动第三次创业-创新创业计划5年后的全新基本盘:年,长安品牌汽车累计销量突破万辆,同比增长16.7%;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10万辆,进入行业前十;海外出口突破10万辆,连续三年创新高;CS75、CS55、逸动等系列经典产品和UNI系列产品深受市场认可,其中10万元以上产品占比70%,有效突破15万元“天花板”;在中国质量协会销售满意度评价中排名自主第一,长安品牌喜好度在中国汽车品牌中名列前茅,“高质量产品提供者”品牌形象更加巩固。
自主品牌经营效益达到历史最好水平的同时,长安汽车在分别指向新能源和智能化领域的两大战略计划——香格里拉计划、北斗天枢计划,也进入大面积收获期。
目前,长安汽车在新能源领域已突破余项核心技术,包括深度集成电机、减速器等七大总成于一体的新一代七合一超集电驱系统,全球首发的电驱高频脉冲加热技术(在-30℃环境下可为电池每分钟加热4℃,显著提升低温动力性和充电性能),“七合一”智能整车域控制器——长安智慧芯SVDC(相比上一代产品体积减少70%、性能提升70%、成本降低43%,性能行业领先)……
同时,集成多元形态、多元能源、多元场景的MPA智慧架构已随UNI-V首发;面向主流电动车市场的EPA平台架构之下,C、C、长安LUMIN即将发布;长安与华为、宁德时代携手共创的全球领先的智能电动汽车技术平台CHN平台,则将以“阿维塔”品牌发布,首款车型阿维塔11虽然要明年才上市,但其已经释放出的信息早就吊起了大家的胃口。在汽车智能化方面,长安汽车现已掌握视觉感知、多模融合等余项核心技术,其中集成式自适应巡航(IACC)、遥控泊车(APA5.0)、远程智能泊车(APA6.0)等26项技术国内首发。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中国品牌车企在智能驾驶领域的领跑者,长安汽车目前已掌握L3级智能驾驶辅助关键核心技术30余项,与合作伙伴共同联合开发的L4级智能驾驶产品已在开放道路场景下示范运营。与华为、宁德时代共同打造的阿维塔11,将量产高速和城市点到点的智能驾驶辅助,并适用于中国路况的全场景应用。
目前,长安汽车正打造性能卓越、质量优异、成本精益的第三代动力系统,其中最为醒目的有以下几项——
V/V多合一电驱平台,最大可满足-km超宽里程需求;V电驱平台上还将匹配高倍率快充电芯,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公里;
降低整车能耗,实现更长的续驶里程,A级车每公里使用成本不到6分钱;
通过电池与底盘一体化集成设计,有效降低整车重量与成本,并量产应用(半)固态电池;
建立健全覆盖“零部件-系统-整车”的氢能研发制造和测试体系,自主掌握系统集成与控制技术,着力打造“零污染、低氢耗、高效能、高安全”的燃料电池技术及产品。
随着对越来越多核心技术的突破与掌握,以及长安乘用车、长安欧尚、长安凯程和长安深蓝等品牌战略及定位的明确(长安UNI也将品牌化运营),长安自主品牌未来几年的发展格局已经十分清晰:到年,长安汽车预计在新能源、智能化、科技创新、数字转型等重点领域投入超亿元;约两万名研发人员中,智能化及软件研发人员超人,新能源研发人员超人;建成2-3个海外制造基地,完成全球汽车市场第一阶段的产能布局。
产品方面,长安汽车到年将推出30余款产品——
高端智能电动车市场由阿维塔担纲。目前规划有4款整车产品,分别覆盖中高端主要细分市场;
主流乘用车市场未来将推出21款全新产品,其中长安深蓝品牌5款,今年内推出CEV、CEV、UNI-KPHEV、UNI-VPHEV、欧尚Z6-PHEV共5款,国内首款量产氢燃料电池轿车也即将亮相;
小型车市场,将推出4款全新产品,今年推出LUMIN;
商用车市场,推出6款全新产品,今年推出首款社区网格运输车辆,年前实现主流客车市场全覆盖,同时推出2款全新平台皮卡产品。
《行车智》观点: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话,用在长安汽车身上再合适不过。无论是整车正向开发,还是智能化、电气化(新能源),这家企业总是做的比说的多得多,把能力建设放在首位。这种看上去过于稳健甚至保守的行事风格,让他们错过了不少收割“韭菜”的机会,甚至数次面临危机,但在如今的中国汽车品牌里,比他们更当得起“顶流”二字的,还有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