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同武
吃之絮语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片山水成一尊神。一个地方一定有它的独特的美味与制法。欣逢盛世,各色美味相交汇,唇齿留香足陶醉。享受美味,感恩生活。
陕北的美食很多,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美食跟着富起来的陕北人一起进军西安城,大街小巷多了许多陕北风味美食店,而打头阵的或是扛大旗的主力军就是那“陕北铁锅炖羊肉”。
陕北是游牧业与农耕业交汇之地,自古就有大量饲养羊子的历史和传统。相信那头扎英雄巾、唱着信天游、反穿羊皮袄的拦羊汉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大量养羊必会大量吃羊,而且吃得精到、吃得香爨,那一句“荞面圪坨羊腥汤、生生死死相跟上”的陕北民歌,既唱出了情、更唱出了味。千百年来,在黄土高原、在毛乌素沙漠南缘、在沟梁峁坎,一群群如白云般逡巡的山羊,既是陕北人生活的指望,更是这里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放羊做甚”?“娶媳妇”。“娶媳妇做甚”?“生娃娃”。“生娃娃做甚”?“放羊”!一段个对陕北人曾经的与贫穷斗争的小段,道出了陕北人对艰苦生活的抗争,也戏谑地道出了陕北人对养羊的痴迷。那样的景象早已不再了,陕北已经是乌金石油遍地,经济腾飞发达,人们养羊,已更多的是对美好生活的丰盛。
陕北人在贫穷的时候就会吃羊,虽然那时候囊中羞涩,但这不妨碍机敏的陕北人偶尔的牙祭与饕餮。“打平伙”,也就是许多志趣相投的人凑了钱买了羊,热热闹闹地炖了,然后大家伙一起吃肉喝汤,那是一种贫穷状态下的生存智慧,更是对生活执着的热爱与赤诚。
陕北人养的羊“先天优越”,漫山遍野的“地椒草”,既是羊儿青睐的青草,更是一种天然的“除膻剂”。吃了这种草的羊,肉质细嫩肥美不说,那蕴含在肉里的膻味被清除得干干净净,这让人们在食物链循环的过程中,不由多了几分对羊儿的尊敬。“质本洁来还洁去”,这样的一句话在这里说起来还真不是矫情。有了这样的青饲料,再加之陕北沙土滤净的水质,吃得好喝得好的羊儿,怎能不长出一身好肉?所以,陕北的羊肉好吃,先天因素是绕不开的得天独厚的缘由。
加之陕北的“红葱”。陕北红葱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这种植物只在陕北的延安和榆林独有。独特的地理地貌和土壤气候等因素,使得这种植物要一年育苗、二年定植,第三年才采收。虽然极晚熟,但就像莫言的新书《晚熟的人》一样,生长期长的红葱,充分地吸纳了深厚地气和日月精华,是极难得的一种调味品。而这个调味品,在炖羊肉时不可或缺,或者说缺之不香。陕北人谙熟这一点,所以近年来在西安销售的羊肉里,都附带一撮“红葱”,让西安人自己动手炖煮羊肉时加上,看看有了红葱炖出来的羊肉神马滋味!
这样好的羊肉,加上这样好的调料,再加上陕北人独具的烹饪智慧,那些在西安开着的“陕北铁锅炖羊肉”,不香都不可能。
西安人原本吃羊肉的常态是“羊肉泡”,要么是“腊羊肉”,近年来多了“羊肉串”,不论何种形式,羊肉在西安人本来的食谱里都属于调剂特征的菜肴。而大碗吃肉的习性,原本西安人是没有的。但就是陕北人把羊肉运过来、把店开起来,把大锅支起来炖肉,让西安多了这么一道美味,也让西安人渐渐有了大口吃肉的喜好。
如今的西安城里,“陕北铁锅炖羊肉”的店家比比皆是,店内的规模还都不小,但见一个个方桌中间,一定盘踞着一口大铁锅,下面的炉火熊熊。一桌人既是围桌而坐,也是“围锅”而坐,守着一口大铁锅,看着锅里的羊肉蒸腾着热气,在咕嘟咕嘟的声音诱惑和扑鼻而来的肉香勾牵里,一个个原本的斯文人也洒脱地来一回自我放纵。这个场景,现在一年四季都有了,但更多的已经是萧瑟的秋日和寒冷的冬日里的标配。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不知始于何时,有陕北人在西安开店售卖“铁锅炖羊肉”,这种在西安人当初看起来还有些新奇或者说“粗放”的烹饪形式,一下子就吸引了众多的西安人来尝试。一传十十传百,有众多的西安人来捧场,虽然在吃的问题上见多识广,但这种既接地气又有着浓浓“锅气”的烹饪方式,还是给西安人原本的饮食观念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于是乎,这样的店家很快红火,于是乎,更多的招牌树了起来。于是乎,在西安的美食排行榜上,“陕北铁锅炖羊肉”就牢牢地占据了一席之地。
曾记得过去陕北的朋友馈赠西安好友的就有慷慨的一只羊,当然是屠宰好了的。对于烹饪技术自信满满的西安朋友自己在家也炖一炖,但似乎怎么也炖不好,总觉得自己做出的味道差点什么,没由的亏待了这上好的羊肉。于是乎,就有陕北朋友传授独家秘诀,让这羊肉炖出陕北的滋味来。但不论怎样,自己在家炖煮的感觉,总是比外面店里的差很多,臆想是不是陕北朋友留了一手?呵呵。其实,一种食物有一种食物的加工特性,就像关中人所说“大锅稀饭小锅面”,有些食物就要有大锅大灶才能煮出感觉,而有些食物的“私房性”可能更强一些。就如“铁锅炖羊肉”,要想好吃,还是得大锅大灶,还是得陕北的大师傅亲自操作。于是乎,西安人渐渐放弃了自己炖煮羊肉的尝试,一溜一串地踅进陕北人开的店里,不用自己动手就可以吃到正宗的感觉,何乐而不为?
炖羊肉好吃,但也价值不菲。羊肉价格高,一是需求量大,市场因素决定的;二来羊肉是肉类里生熟损耗最大的,古人李渔《闲情偶寄》里道:物之折耗最重者,羊肉是也。谚之有曰:“羊几贯,账难算,生折对半熟对半,百斤只剩念余斤,缩到后来只一段。”“大率羊肉百斤,宰而割之,止得五十斤。迨烹而熟之,又止得二十五斤”。知道了这一点,就对炖羊肉相对不菲的价格有了一个了知,不是卖得贵,是买的就很贵啊。
天凉了,天冷了,腹饥了,嘴馋了,来吧,在美食遍地的西安街头,有一个个的“陕北铁锅炖羊肉”店家。那里的大铁锅已经架上火炖了一大阵子了,锅里的羊肉咕嘟咕嘟地叫着笑着,把满腹的香爨挥散得盈梁绕栋,满心欢喜地等着你呢!那还迟疑什么,走,“陕北铁锅炖羊肉”咥起!
往期回顾“土暖锅”里氤氲的老情怀关中东府人做饭为啥“椒出头”?油饼——热的!被忽视的地道陕西美食——“大肉煮馍”陕西“拌汤”缘何是极简中的大智慧?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