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唐村盛唐原乡的记忆长安宣传

北京治皮肤科最好医院 http://m.39.net/news/a_6508755.html

最近

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公示

长安唐村是西安唯一上榜乡村

入榜了的唐村有什么值得看的呢?

长安君带你走进唐村

去发现她的独特魅力

02:09

唐村位于长安区王曲街道南堡寨

北面终南山,坐落神禾塬上

风光秀美,景色宜人

保存完好的关中民居建筑

和历史悠久的村落文化传承

勾勒出盛唐原乡记忆

宜居·唐村

巍巍终南,华夏脉源。

背面长安,滋养博宽。

归去来兮,咫尺家园。

三圣城隍,善莫等闲。

漠漠水田飞白鹭,莺莺夏木转黄鹂

用来形容夏季的唐村最为合适

驱车前往南堡寨村

经过河滩和石桥

两侧是大片水稻田

在以小麦为主的关中地区

显得特别有“江南味道”

沿着道路往上走

就会想到以前村民们住在塬上

每天务农的情景

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

乡村生活有了更真实的体验

村口的皂荚树葱茏茂盛

以昂扬的姿态向上生长

伸长了枝干庇佑村民

唐村民居是典型的关中传统民居结构

多为四合院或者三合院

民居现在改成了民宿和商铺

贴合乡村生活和唐文化

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商业化气息并不浓厚

游客们可以在商铺喝茶、吃红薯

品尝精致的唐果子点心

还可以穿汉服拍照

这些店铺体验活动

为唐村添了一份烟火气息

也让游客感受到了返璞归真的乐趣

民居废墟保留了

更真实原始的乡村风貌

颓圮土墙和爬山虎、

泥泞的土路和杂草

......

文学作品中

关于陕西关中乡村的描写

突然就有了

民房废墟让人们看到了

破败的村庄

何尝不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

乡土记忆远去的隐喻

乡愁·唐村

红砖灰瓦,对门挑檐。

关中村居,质朴淡然。

终南汤泉,温润舒畅。

强体康健,侠骨尽显。

回不去的故乡

到不了的他乡

造就了城乡巨变中的乡愁

唐村对于农耕文化和

乡村文明的展示和传承

成为纾解乡愁的方式

唐村乡愁记忆馆

展示了农具和日常用品

这些都是从村民家里收集来的

人们能轻易地从中找到

熟悉的乡土记忆

门口的农具用来分离谷物的麸皮和颗粒

这仅仅是粮食出产的第二道流程

体会过劳动艰辛的人更能理解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唐村展厅展示了唐村特色文创产品

他们有个统一的名字“唐小牧”

比较吸引人的展品当属“桂花球”大米

“桂花球”大米正是柳青《创业史》中

梁生宝千里跋涉

给乡亲们带回来的水稻品种

此外还有老油坊榨油、豆子、酒水等

具有唐文化和乡村特色的农产品

诗唐艺术中心

展示了书法、绘画、茶艺、酒文化等

社会生活气息浓厚的器物

展品精美大气

再现盛唐气象

也更亲近唐朝日常生活

整套茶具依照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仿制

采用了当时罕见的掐丝技术

其中有专门用来盛放茶叶的铜龟

和碾茶的用具

装酒旗的筹筒也很有趣

聚会的人们根据抽到的酒旗行酒令

是比较流行的娱乐方式

也能感受到唐朝宴饮文化

文化·唐村

诗人宅院,古来圣贤。

晴耕雨读,煮酒烹茗。

乡民芒种后,闲坐望南山。

日暮何处宿,长安唐村家。

古往今来

许多文人诗人在唐村聚集

是真正的诗和远方

现代以来

柳青创作精神

则是对唐村精神文化的传承

唐村曾是作家柳青

工作、生活的根据地

也是史诗巨作《创业史》的诞生地

对于喜好文学的小伙伴而言

可以来唐村看看柳青文学馆

当年柳青为了写好作品

搬到了村里,一住就是十四年

把自己变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民

才写出了令人感动的作品

▲电影《柳青》剧照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长安唐村正是寻找乡村记忆的绝佳去处

长安唐村还原了盛唐原乡的记忆

也让所有来唐村的人们都能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图文来源:西安市旅游信息咨询中心

编审:长安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anf.com/cals/115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