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一天
自古到今
都习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将一天分为十二时辰
顺天时而为,接地气而活
这是古人的大智慧
最近火爆的网剧《长安十二时辰》
改编自文学鬼才马伯庸的同名小说
重现了千年前长安城的一天
时间设定在盛世繁华的中唐天宝年间(剧中为天保)
上元节前夕
长安城陷入危局
死囚张小敬临危受命
与少年名士李必携手
在十二时辰之内拯救长安的故事
当前豆瓣评分高达8.7分
剧中再现的盛唐传统美学
更是被人们各种称道
据说
为了再现当时的世界中心长安城
剧组为拍一部戏,建了一座城
这座城足有6.5个足球场那么大
据说
所有街道作坊茶具碗筷都是经过细致考证的
有些甚至直接比对古籍做了精密复刻
文化内涵也是十分注重十分考究
比如长安城坊中的“坊”字
可能大多数人读三声
实际正确的读音是一声
大头哥哥的痞狠凌厉
四字弟弟的仙风热血
加之精美的服化道具
让人一入长安深似海
不可自拔追追追
不过,也有人说
这怕不是一部大头哥哥的吃播剧
剧中再现经典陕味儿饮食
包括火晶杮子、羊肉泡馍等陕西名吃
雷大头那大块朵颐的样子
叫看的人垂涎三尺
几乎以为这是“舌尖上的长安”呢
唐代的戏自然是离不开吃茶的
剧中也出现唐代的煎茶场景
就是这一幕
四字弟弟煎茶奉茶的戏
眼尖的观观发现了一件了不得的东西
茶桌上那只撇口的瓷碗
观观高度怀疑
很有可能就是名垂千古的唐代贡瓷
秘色瓷!!!
仔细看四字弟弟奉茶的瓷碗
从器形到釉色
都神似极了法门秘色瓷碗
话说法门秘色
它是贵不可言的御用秘器
也曾是悬疑千年的谜题
清人蓝浦景德镇陶录引爱日堂抄云
"自古陶重青品,晋曰缥瓷
唐曰千峰翠色,柴周曰雨过天青,吴越曰秘色
至明而秘色始绝"
不过随着的历史的脚步来到21世纪
秘色瓷的谜题已彻底解开
我们如今清楚地知道
所谓秘色瓷
是产烧自古越窑的精品青瓷
它在晚唐五代时期是不折不扣的皇家御用之物
在烧造上的要求可想而知
法门寺秘色瓷的烧造地——后司岙窑址
年确认了法门寺秘色瓷的烧造地
浙江慈溪上林湖古越窑的后司岙窑址
在晚唐五代到北宋初年的两百年间
是专门为皇家烧造秘色瓷的窑场
现场漫山遍野层层叠叠的瓷片
就是秘色瓷烧造难度极高的明证
这样珍贵的瓷器难怪“陶成先得贡吾君”
难怪“臣庶不得用呢”
法门寺秘色瓷
是秘色瓷中的顶级珍品
它之所以出现在唐代的皇家寺院
是因为当时皇帝的爱重
特别以之作为供佛重器
法门寺秘色瓷当年出土之时
就被认定为鉴定秘色瓷的标准器
年故宫“秘色重光——秘色瓷的考古大发现与再进宫”大展
法门寺秘色瓷被借展进京
出现在“皇帝的陶瓷“单元
其身份贵重可见一斑
《长安十二时辰》中疑似秘色瓷的茶碗
观汉雅集复制文创—法门秘色?五瓣葵口秘色瓷碗
法门寺唐塔地宫出土秘色瓷碗
再来看剧中的茶碗
青釉,五瓣葵口
口沿外撇,有圈足
比较一下
与法门寺出土的哪一件比较像?
就是这只碗!
五瓣葵口秘色瓷碗!
不过剧中茶碗尺寸看上去一手可握
而法门寺出土的秘色瓷碗可是21.8公分口径的大碗
明显两者差异是非常大的
直观上看
剧中的瓷碗与观汉雅集年复制的法门秘色碗
从观感、大小上极相似
的确有如出一辙之感
那么,剧中的茶碗究竟是不是秘色瓷碗呢?
目前我们还无从考证
虽然剧中的年代设定是盛唐天宝年间
而法门寺秘色瓷是晚唐时期的
这中间相差了一百多年
但这些其实也不重要
与唐相关的剧作中出现经典的唐器
这足以令人欣慰与振奋
我们能感受到制作方的诚意和用心
籍由这样一部良心剧作
再次了解和感知大唐
再次触摸到千年长安的烟火气息
在烟火气息的背后
找寻到这样强大的文化印记
这已足够
陆羽《茶经》中写道
“邢瓷白而茶色丹
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
邢即邢窑白瓷,越即越窑青瓷
秘色瓷
就是古越窑所烧造的精品贡器
也是唐茶文化具代表性的经典之物
欣赏观汉雅集的法门秘色
侈口平折沿如出一辙
五瓣葵口、阔口窄底,更具玲珑通脱
釉面光滑明快,釉层均匀
釉质莹润,高雅柔和
素洁明快观感依然如故
置于几案之上,端庄隽美
若于暗处以光照射,最是摄人魂魄
碗内明澈清亮,剔透夺目,如一泓清绿湖水在阳光下微微晃动
这一泓青绿千年之前在唐人心中荡漾
千年之后亦在你我心中荡漾
感受秘色之青
感知自然与匠心相融之力
法门秘色·五瓣葵口秘色瓷碗(文创缩小版)
严选纯正矿料
名家手工烧制
复刻千年传奇
口径:约11cn
高度:约5cm
(手工制作尺寸微有差异)
来
扫码加观观
大唐皇帝的御用茶器就是你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