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长安杂志第十六期碑林路人来吧

作者简介长安文学·碑林路人

碑林路人:实名李臻,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协会员。文章散见于报刊、杂志,常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各地方电台播出。作品入选中学语文课外阅读训练范本和全国教师培训写作课程国家精品课程教材。

作品欣赏来吧,我们打马去长安文/l碑林路人

本期摄影:郭文潮

来吧,少年

我们打马去长安

你看那十里长街

已升起一轮明月

你看那浩浩终南

已变成水墨青山

来吧,我们扬鞭策马

仗剑去长安

且不说山路迢迢水将寒

且不说征途遥远路漫漫

斜阳暮草春易老

人生能有几少年

来吧,我们日夜兼程

打马去长安

去李白的酒肆喝一壶夜光美酒

去杜牧的高楼望一望山高水长

还要去崔护的桃花源

再看一眼人面桃花的娇艳

来吧,少年

我们打马去长安

温一壶热酒,唤醒千年醉长安

枕一轮明月,长安街头梦长安

长安啊长安

我的马蹄踏过你的岁月

踏过你的青石板

我的长剑守过你的旧梦

守过你的好河山

千年以后的千年

你还是我万里征战裹尸还的长安

虽不见咸阳古道烽烟起

虽不见鲜衣怒马一少年

但吟盛唐千古诗

英雄挥斥方遒间

来吧,少年

我们打马去长安

去看长安街头旌旗展

去看大唐风雨千百年

去听铿铿锵锵秦人吟

去寻生生死死长生殿

长安神韵长安魂

就藏在长安的山水间

来吧,少年

我们打马去长安

你看那长安的明月又升起

它陪伴了长安三千年

你看那锦绣河山依旧在

千古诗情润长安

来吧,少年

我们打马去长安

莫辜负这青春好年华

莫辜负这万里好河山

来吧,我们打马去长安

唐诗里的长安文/l碑林路人没有哪一座城市可以像长安一样,千百年来在诗歌辞赋里被千百万次地吟唱,唯有长安,只有长安。长安的山、长安的水、长安的柔情、长安的霸气和长安的厚重,都被写进了唐诗宋词平仄相间的韵律中。熟读唐诗,你就熟悉了长安,熟悉了长安,你就熟悉了长安的山山水水、春花秋月。唐诗里的长安,有着繁华盛世的气魄,有着举世瞩目的风采。“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读到这样的诗句,你可以看出长安的霸气、长安的豪爽和长安盛世太平时海纳百川的胸怀。长安,唯有长安,才可以以如此宽容与博大的胸襟,在一千三百多前就接纳了三百多个国家的使者、商人和留学生。小家碧玉的长安从“天街小雨润如酥”到“长安水边多丽人”,委婉的笔锋转瞬之间描绘出诗意温情的长安。“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花萼楼前雨露新,长安城里太平人。”“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小家碧玉的长安,是一城文化,半城神仙的长安,也是文人墨客们心中向往的长安。唐诗里的长安,是多情的长安,多情的灞桥垂柳,多情的咸阳古渡,留下了多少离人伤心的眼泪。渭河北岸,有多少人辞官远行,有多少人奉命远征,这里便是送别的码头。折一段柳枝送君行,这一别西出阳关,前路渺渺;这一别,壮士去国,生死难料。“灞浐风烟函谷路,曾经几度别长安”,“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诗里的长安,有着山水相依的明朗,有着冰心玉壶的清爽,更有着诗情画意的曼妙,唐诗给长安厚重的历史添上了浓浓的诗意。或许长安会因了唐诗而被后来人牢牢记住,或许唐诗也是因了长安而更加丰润饱满。徜徉在唐诗平仄有序的韵律中,长安在我们的眼里越发地灵动起来。长安,“春风得意马蹄疾”的长安;长安,“绝胜烟柳满皇都”的长安;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长安!这就是唐诗里的长安,是我梦回故园的长安,是我魂魄相依的长安。我在唐诗的字里行间再次读懂了你,长安。本期摄影:郭文潮

end

往昔

《艺术长安》杂志第十六期

吕维:栽一棵枣树

《艺术长安》杂志第十六期

尉妙英:神禾王曲行

《艺术长安》杂志第十六期

张立:无巧不成书

艺术长安

王小侠诗歌——翘望清明

《艺术长安》第十六期

子嫣:霜降日于长安

《艺术长安》第十六期

张雪娟诗词欣赏

《艺术长安》杂志第十六期

王宏哲·杂草丛生艺术长安

王一凡:女贞我们的节日——清明·音乐诗会在长安民宿陌上花栖举办学习贯彻区党代会和“两会”精神书法网络展《艺术长安》杂志第十六期

李海龙·五兴堡(节选)《艺术长安》杂志第十六期

吕虎平·老坟(短篇小说)艺术长安n

主办:西安市长安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本期摄影:郭文潮

本期编辑:刘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anf.com/cacx/111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