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刚来西安的第一个月就认识了先生,也是先生,带她第一次去了回民街——他们称为“坊上”的地方。
那天之后,她坚定的认为,就是这里撑满了她对西安这座城市的味觉印象:天哪!怎么会有这样一个声色香味俱全的地方!
大牌匾、小招贴凌乱却奇异的协调,“百年”、“老字号”等字眼儿,富有生命般博人眼球;随处可见各种熏烤肉串和大锅羊肉汤,热气混着香气交织在半空,是对嗅觉的考验,毫不客气吊的起人们胃口;听觉也不放过,油脂融化的滋滋作响和叫卖吆喝的熙熙攘攘,一刻不停的撩拨心里那只馋虫。
先生带着她穿过码成一摞的羊蹄;尝了抹着玫瑰酱粘上黑芝麻的镜糕,试了风味厚重的麻酱酿皮,又路过热腾腾的胡辣汤、柿子饼、酸汤饺子、腊牛肉......在上百种认识或不认识的美食中间穿梭,她头一次明白了“幸福感爆棚”是什么感觉。
往街道深处走了一段,他们停在一个不起眼的小摊子上,先生说,这是他从小到大的最爱,粉蒸肉,这么多年,摊子没变,味道也没变。先生又说,西安人是天生的饕客,心里都有一张自己的“坊上美食地图”,他们能听到美食召唤,找出味道最正宗的馆子。
坐在狭窄屋檐下的露天小桌旁,桌面因为地面坑洼而向一边斜着,先生一边小心扶着桌子歪斜的一侧,一边把碗里的瘦肉夹给她。她细细品尝,这粉蒸肉形状粗狂,味道却醇厚耐品,香而不腻。又悄悄抬眼打量先生,嗯,这碗粉蒸肉,和这西北汉子有点像,她心里偷偷笑了一下。
如今,她和先生结婚十年,对这座城市越来越熟,尝过的美食越来越多,但每年总要牵着手去回民街转转,在那张歪歪斜斜的小桌旁吃碗粉蒸肉。在越发喧闹的市集上,画一笔属于自己的“坊上美食地图”。
栏目征稿
除了看见,声音也是对城市最直接的感知。
如果你觉得有一种声音,能够代表西安这座城市,将它录下来,发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