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周至重阳宫内香火缕仙游寺内长恨

白癜风QQ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746.html

周至县南依秦岭,北濒渭河,隶属陕西省西安市,地处关中西部,东依白马河中心线与鄠邑区为邻;南依秦岭主脉与佛坪县、宁陕县交界;西有界碑与宝鸡市眉县、太白县接壤;北凭渭河与武功县、兴平市和杨凌区、宝鸡市扶风县相邻。年前称盩厔(或称盩庢)意为“山川曲折”,因“山曲为盩,水曲为厔”而得名。但由于二字古奥冷僻,遂改为同音之今名。

周至自然条件较为优越,史称“金盩厔”。周至刺绣历史悠久,素有“刺绣之乡”之称。同时也是中华猕猴桃的原产地。境内有道教文化发祥地、“天下第一福地”楼观台,《长恨歌》诞生地仙游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植物园秦岭国家植物园。

第一站楼观台——老子楼南缓授经

楼观台得名于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王朝。相传西周大夫函谷关令尹喜结草为楼,夜观天象,见紫气东来,知道将有真人从此经过,后果然老子西游入关,尹喜迎于草楼。老子在这里著《道德经》五千言,并在楼南高岗筑台授经,楼观台因此得名。

楼观台是我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老子李耳著书立说、传道讲经之道教发祥地,已有三千余年历史,素有“天下第一福地”、洞天之冠的美誉,道教史称“仙都”;西楼观大陵山是老子修真、羽化之地,有吾老洞、老子墓等古迹;宗圣宫建于唐初,是李唐王朝奉老子为远祖,礼祭老子的宗祠。

据史料记载,封建社会先后有60多位皇帝到楼观台拜谒祭祀,是封建帝王去的最为集中的道教圣地。楼观台有关道教的历代碑碣和雕铸器(唐、宋、元、明、清较多),有唐、宋、元、明、清名人题诗词余首,有世代传唱的道教音乐“道情”。

楼观

(宋)苏轼

鸟噪猿呼昼闭门,寂寥谁识古皇尊。

青牛久已辞辕轭,白鹤时来访子孙。

山近朔风吹积雪,天寒落日淡孤村。

道人应怪游人众,汲尽阶前井水浑。

第二站宗圣宫

宗圣宫位于楼观台风景名胜区前景区,占地面积约亩。为周代星象学家尹喜观星望气之地,因老子在此为尹喜讲述《道德经》而名标青史。唐代之前,称为楼观也称古楼观、草楼观;唐代奉旨改名为宗圣观;北宋奉旨改名为太平兴国观、顺天兴国观;元代奉旨改名为宗圣宫,后世一直沿用。

张仃《宗圣宫遗迹》

宗圣宫曾几经兴衰。元中统四年()《重建宗圣宫记碑》载:原系春秋函谷关令尹喜故宅,后因老子于此讲学而闻名,南北朝时创建道观。唐武德二年()和元太宗八年()相继扩建。占地平方米,坐北向南,自南向北沿中轴线依次排列有山门、宗圣宫、玄门、列祖殿、紫云衍庆楼、三清殿、文始殿、四子堂等。“初入山门气象幽,春风先到紫云楼,雪消碧瓦六花尽,烟绕丹楹五色浮”(宋章子厚)。“瑶花琪树间霓旌,十二珠楼接五城”(元萨都刺)。现均已毁。

历史上,宗圣宫曾几经劫难,大部分石碑及石刻艺术作品已经散佚,现存于宗圣宫的仅有十余件。其中,属于国家一级保护文物的有一件,属于国家二级保护文物的有两件,其余为三级。明清以后,受地震、山洪暴发、战争影响,逐渐萧条,“文革”中再遭浩劫,成为废墟一片。年9月依照碑石所载元代宗圣宫全貌图再次重修,重修后的宗圣宫占地面积约亩。

尹喜:关尹子,道教祖师之一和先秦天下十豪之一,周朝大夫、大将军、哲学家、教育家,为先秦诸子百家重要道家流派,道教楼观派祖师、文始派祖师。字公度,名喜,曾为关令,与老子同时。老子《道德经》五千言,系应其请而撰著。其大要在贵本重神,澹然无为,清静自守,独任虚无,随物因应。关尹子的贵清思想对中华清概念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尹喜的哲学思想及戒律观基本上是沿着老子的学说方向发展的,他继续追求个性自由的“清静无为”。尹喜十分重视道德修养,谨慎行事:“言美则响美,言恶则响恶,身长则影长,身短则影短。”尹喜为人十分清白:“人爱我,我必爱之;人恶我,我必恶之。”“存亡兴废而非由此道者,未之有也。”尹喜的爱人,是顺应人类自然之本性,不要人为地去爱,也不要强求别人爱我。不要以自己的主观意愿去改造这个世界,要顺应自然,合乎自然:“同焉者和,得焉者失,未尝先人,而尝随人。”

更多关于楼观台历史信息请访问CCTV9记录片《问道楼观》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anf.com/catd/86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